admin 发表于 2024-11-14 00:20:46

孩子怎么张口闭口“那咋了”“666”,“玩梗”的边界在哪里?

每隔一段时间互联网上就会出现一两个席卷全网的流行语。有些生动有趣,有些意义不明,这种独特的语言潮流如今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个烙印。

随着中小学生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互联网,很多网络热梗也融入进了孩子们的语言体系,被他们从虚拟世界带到了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一些毫无营养甚至是略显低俗的词语,时常脱口而出,有的还写进了作文。很多家长都对此表示了担心,但也有人认为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必过于担心。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青少年“玩梗”这件事?

我以前不懂网络梗,就觉得自己跟同龄人有代沟。没办法,不懂的话就跟同龄人没话题,没法玩了。你不可能永远自己跟自己玩,这样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绿码小青蛙

问娃为什么?永远只有一个答案:因为善。我也很无奈,但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有很多黑话啊,说着说着就不用了,毕竟潮流在变。语文课上用好规范文字语言,下课打打闹闹说点开心的也好。@天天向上

大家还记得“草根”“山寨”“火钳刘明”“菜鸟”“886”“哥只是个传说”吗?这些都是我们80、90后当年创造出来的流行语。@WJH

粉丝、给力等热词现在不也都常用了吗?一批批的热梗层出不穷,“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好词好句会吸收进来,无意义的垃圾话自会消亡。@发条

语言最终还是为人所用。想想我们小时候不也一样用梗吗?只是现在互联网加快了传播速度。老词在新时代下有新的解释,我觉得可以接受,毕竟也是语言的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历代都是如此,不断有新词创造出来,老词变得有新意。@神经蛙

前些年搞火星文,现在搞网络热梗,新生代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不是什么问题。有些思政课和语文课老师也很新潮,有时候会用新生代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思想政治和传统文化,效果依然不错。@林桂茂

现在网络流行词其实跟古代典故有些许类似,都是用具有联系的词来代指某件事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流行词的确有不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表现,应加以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学习其中包含的语言美。@北风

过度纠正不好,完全纵容也不对。先理解好华夏辞藻瑰丽,打好底,再玩时尚潮梗,娱乐自己。前面是为了树风骨,后面是时代下的自娱逗趣。@迪.

作为成年人我自己也会玩网络梗,个人认为这是时代的产物,使用网络梗本身无可厚非。但对于在正式场合使用网络梗及使用低俗无营养的网络梗等现象,还是要正确引导和加以规范。@乐悠刘

没有烂梗,只有滥玩梗的人,梗后面有更多值得去深究的东西。现在有很多时评类作文让学生解读梗,说明梗是有价值的。人们爱玩梗,因为梗中有人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只是一味地反对,也可能会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所以跟风又何尝不是一种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的力量,去强烈表达真实情感,如诉苦、泄愤、取悦的方式呢?@小电喵杯

2021年做课堂展示的时候给大家分享了“文字失语症”,就是说在网络热梗裹挟下人们逐渐失去把词连成句的逻辑能力。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高中时候八百字议论文根本不在话下,沉迷网络后,现在不用ai根本写不了作业,无从下手……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度吧,不要失去自己的思考。@Happiness.

跟我儿子说一些事情,他说“那咋了”;指出个毛病,他说“那咋了”。我以为他在犟嘴,气得不想搭理他,现在才知道是网络梗。@一个达不溜

我啥都没干就被我妹说“死人机”,给爸妈展示我游戏过关就被她说“死装姐”。她平时不加梗就像说不了话似的,问她知不知道这个梗是啥意思,结果她说不知道,同学都在用所以自己也要用。梗本来的目的就是逗人一笑,结果完全不能用在合适的地方。@FFFuuuu

非常讨厌!学生上课不认真,说他几句,他就说“那咋了”。再说几句,就说“666”。要是还说他,他就说“我真栓Q”。@小鲸同学、

中性感情色彩或者褒义感情色彩的网络流行用语口头表达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写进作文确实让语文老师头疼,没有文笔的文章,没有几个人愿意认真“拜读”吧,让老师怎么去纠正通篇网络梗的文章?老师是人,不是圣人,批阅文章有时看着都气死,不想承认这是自己教的学生。@小福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怎么张口闭口“那咋了”“666”,“玩梗”的边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