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后来者的小米 YU7,定位中大型 SUV,竞品直指特斯拉 Model Y。凭借更大的车身尺寸,在空间方面有望对 Model Y 有所压制,同时延续小米 SU7 的产品特点,颜值、动力和小米生态或为其优势加成。
从车身尺寸来看,小米 YU7 的长宽高分别为 4999mm、1996mm、1600mm,轴距达 3000mm,而特斯拉 Model Y 的长宽高为 4750mm、1921mm、1624mm,轴距为 2890mm。小米 YU7 在长度上多出 249 毫米,轴距长 110 毫米,宽度也有所增加,这使得小米 YU7 在空间表现上具有明显优势,能更好地满足家庭用户对空间的需求。
在颜值方面,小米 YU7 延续了小米 SU7 的设计语言,拥有独特的家族化风格。前脸造型与 SU7 高度一致,保持了家族式的米字水滴大灯,“小獠牙” 造型与两侧导流槽相得益彰,展现出强烈的运动风格。车身侧面,有着明显的溜背造型,侧窗轮廓继承自 SU7,曲线流畅而优雅,与法拉利 Purosangue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车尾部分,将 SU7 的横向贯穿式尾灯组演化为贯穿式倒 C 字形设计,增加了钢琴烤漆的轮眉,门把手改成了隐藏式,两层尾翼的设计也让整车更具运动感。相比之下,特斯拉 Model Y 的外观设计较为简洁,虽然也有一定的辨识度,但在个性化和运动感方面可能稍逊一筹。
动力方面,小米 YU7 搭载由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双电机系统,前电机最大功率为 220 千瓦,后电机最大功率为 288 千瓦,最高车速可达 253 公里 / 小时。换算下来,系统总功率约合 690 马力,而特斯拉 Model Y 现款的动力相对较弱,焕新版动力预计仅有小幅提升,或难以在这一维度追平小米 YU7。此外,小米 YU7 的动力重量比达到 287 马力 / 吨,显著优于 Model Y 现款的 243 马力 / 吨,这不仅是数据上的优势,更是在实际驾驶中对加速性能的明显体现。
在小米生态方面,小米 YU7 有望延续小米 SU7 的优势,将智能科技与汽车完美融合。车内可能配备大尺寸悬浮式中控屏,支持高度自定义的用户界面,高性能的车载计算平台能够实时处理大量数据,无论是个性化的导航,还是娱乐、信息服务,都能快速响应并提供优质的体验。此外,还有小米 AI 语音助手,让用户在开车过程中能够轻松管理设备、调节车内环境,提高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而特斯拉的系统生态闭环强,但在与其他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方面,可能不如小米生态灵活多样。
然而,特斯拉作为新势力品牌中的 “老牌”,其人设和口碑或许已然建立,部分求稳的消费者预计仍会 “追随” 特斯拉。但小米 YU7 凭借大尺寸、高性能以及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有望成为市场中的 “特斯拉杀手”。目前,小米 SU7 已在 20 - 30 万元区间击败特斯拉 Model 3,其经验和市场洞察或将帮助 YU7 再创佳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