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梧桐湖

查看: 1558|回复: 0

[疾病预防] 警惕!或有千万艾滋患者未被发现!

[复制链接]

2218

主题

2230

帖子

491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918
发表于 2024-12-3 15: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目前全球可能有数千万艾滋患者未被发现。在中国,约有 30% 的艾滋病感染者未被发现,全国现存艾滋病感染者 125 万,未被发现的感染者不仅在数量上庞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1.webp.jpg

千万艾滋患者未被发现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感染者群体,我们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 2018 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 125 万。可能还有约 30% 的艾滋病感染者未被发现,挑战很大。

从传播途径来看,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 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 69.6%,男性同性传播为 25.5%。又因为处于性活跃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这也是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艾滋病疫情分布不平衡,在一些艾滋病相对高发的贫困地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面临严峻形势。同时,老年人特别是 60 岁以上的男性人群感染的病例报告数增加很明显。

中国疾控中心对云南做了一些研究,从感染到发现平均要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当中有一部分人又在继续传播着。扩大检测了,发现了更多的感染者,治疗病人了,病人活得更长,应该是防治工作的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新感染者存在,这些没有被发现的感染者还在社会上继续传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让公众了解艾滋病检测的重要性。

艾滋病患者未被发现的危害

1. 对个人健康的影响
在潜伏期,艾滋病病毒对身体没有明显损伤,但可能因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相关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在潜伏期间阶段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则有可能因为情绪调整异常使患者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出现情绪相关的疾病。例如,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艾滋患者出现脑部炎症,研究显示感知压力、慢性压力、创伤后压力和抑郁与杏仁核和海马脑区域的代谢活动有显著的负相关,且压力与颈动脉炎症呈正相关等。

进入艾滋病期后,免疫系统抗争失败会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主要入侵机体免疫系统的 T 淋巴细胞中的 CD4 + 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人体在感染 HIV 病毒后主要表现为体内的 CD4+T 淋巴细胞不断减少,当机体内 CD4+T 淋巴细胞个数<200 个 /μL 时,人体很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CD4+T 淋巴细胞个数<50 个 /μL 时便相当危险,此时免疫系统接近崩溃,很容易发生各种如巨细胞感染、卡波西氏肉瘤等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患者感染 HIV 后一定要尽早确诊并尽快进行抗病毒治疗,遵守发现即治疗的原则,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

2. 对社会的影响
未被发现的感染者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增加了其他人感染的风险。全球范围内,只有 54% 的艾滋病患者意识到自己的感染情况,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在默默承受着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包括心理上的折磨。未被诊断的患者不仅无法得到合适的治疗,还可能在无意中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在中国,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新感染者存在,而每年又有 30% 左右的感染者还有没有被发现,这些没有被发现的感染者还在社会上继续传播。

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由于互联网的发达,人际交往更加广泛和具有隐蔽性,通过性传播容易传染给很多人。例如在高校,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原因,每年还约有 30% 左右的感染者没有被发现,而这些没有被发现的感染者还有在社会上继续传播的潜在隐患。随着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和发生性关系的日渐随意化,高校早已沦为艾滋病爆发的重灾区,大学生间越来越随意的性行为、留学生生活不检点和某些高校个别女生崇洋媚外的私生活、艾滋病患者的报复性性行为都是高校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最后,发生高危性行为后不重视或是羞于及时采取阻断治疗手段也是诱发艾滋病的因素。

为什么有千万艾滋患者未被发现

1. 心理因素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对艾滋病的偏见以及对社会歧视的恐惧,使得许多潜在患者推迟或放弃治疗。
在现代社会,尽管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这一敏感话题上,心理因素成为许多潜在患者难以接受检测和治疗的重要原因。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对艾滋病的偏见以及对社会歧视的恐惧,使得病人可能推迟或放弃治疗,这不仅妨碍了个人健康,也加大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艾滋病的隐蔽性和社会的偏见让许多潜在患者在决定是否去医院进行检测时感到犹豫。据国际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在高风险人群中,超过一半的人因内心的不安和对检测结果的恐惧而未能及时接受测试。这样的心理状态使得潜在的艾滋患者在无意间成为了病毒传播的来源。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年轻人中,对性传播疾病(STI)的知识不足及对艾滋病的误解,会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心理负担。

许多艾滋患者在感染后并不显现症状,直到疾病进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时,患者才会寻求医疗帮助,而这时不仅难以治疗,传播风险也大大增加。这正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此表现得尤为明显。依据调查,许多人在面对身体异常或是潜在症状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心理抵抗,甚至不愿面对可能的现实。在他们眼里,去医院就医不仅意味着要接受疼痛的检查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承受来自社会、亲友的压力和评判。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提高大众对于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的认识。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消除公众的偏见和误解,能够有效地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此外,增强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的普及,也是改善患者就医意愿的重要方式。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心理支持中心、热线电话等方式,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帮助与疏导。这种做法不仅能降低人们心中的恐惧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参与检测和治疗的意愿。

2. 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
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方法不了解,增加了人们的恐惧和误解。教育和宣传的缺失,使得许多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停留在错误的程度。

由于社会对 HIV 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人对 HIV 的认知和了解有限。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很难及时获取到关于 HIV 的相关知识和信息。部分人对 HIV 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认为只有到了晚期才需要治疗,从而忽视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患者之所以难以发现是因为艾滋病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因为很多病毒感染都会造成盗汗、恶心、呕吐、还有拉肚子发烧的情况。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所以患者一开始不会特别的重视。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也无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因此一定要坚持洁身自爱,避免高危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政府部门不宣传防治艾滋病知识违反条例将受处罚,这也体现了政府在艾滋病防治宣传中的重要职责。然而,现实中仍存在部分基层领导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在市、县级尤为突出。

对同性恋知识了解的不足和缺乏,再加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增加了同性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中国的学校教育本身就存在着性教育的不足,对于同性恋及同性性行为相关知识更是避讳,这也是导致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对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答案,即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平时的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共同用餐等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谈 “艾” 色变大可不必,而是要给艾滋患者更多关爱,携手共同抗艾,让美丽的 “红丝带” 为生命拉起一道警戒线。

未被发现的艾滋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未被发现的艾滋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

2.webp.jpg

1. 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早期可能有淋巴结肿大的症状。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大多在 0.5 厘米以内;而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感染艾滋病出现淋巴结肿大,常有 2 个以上的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 1cm,常为浅表淋巴结的肿大,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淋巴结肿大症状可持续 2~3 个月,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艾滋病可能有淋巴结肿大症状,但淋巴结肿大并不一定是艾滋病,其他病因如局部炎症等也可导致。艾滋病诊断需要依据抗原抗体检测,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规范治疗。

2. 发烧相关症状
艾滋病发烧的特点是持续性低热,一般在早期和艾滋病期会出现发烧,无症状期不会发烧。

艾滋病早期:艾滋病患者在早期会出现持续性低热,一般体温高于 38℃,低于 38.5℃。艾滋病急性期症状多在 1 到 3 周后缓解,患者除发热外,多伴随有盗汗、咽痛、呕吐、恶心、皮疹、腹泻、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等症状。

无症状期:患者早期过后进入 6 到 8 年的无症状期,患者常无明显的症状,一般不会发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患者可以出现持续不规则的低热,一般体温高于 37℃,低于 38℃。慢性腹泻和持续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疾病。如果发现不明原因的低热,并且有艾滋病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如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 HIV 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 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应及时就医筛查艾滋病,明确后要积极治疗。

严重疲乏
艾滋病病毒在初次感染人体后 2~4 周,部分感染者会出现急性期的反应,比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全身不适、疲乏无力等,此种情况是由于艾滋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引起的,一般无需治疗,持续 1~3 周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艾滋病疲乏无力,应严格遵守治疗方案和复查方案,严格跟进病情进展,谨防病情突然加重。同时,日常生活中避免劳累,作息规律,饮食营养健康,愉悦心情,全方位改善生活方式。艾滋病是自身免疫缺陷疾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症状,乏力是常见表现。对于个体艾滋病患者,其乏力的原因有多种,可能和病程进展影响体质有关,也可能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引起,还可能由于疾病导致一定程度的抑郁状态而表现为乏力、兴趣丧失、情绪淡漠、社交减退等。在缓解乏力时,先要关注自己的睡眠是否足够和饮食胃口是否正常,如果有饮食睡眠问题优先调理这两方面。多一些轻松的户外运动也有助于缓解乏力。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体重下降
艾滋病体重下降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主要由于持续发热、盗汗、失眠、疲倦、浑身酸痛等症状造成体内能量消耗过巨引起。同时持续一个月或数月腹泻、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大小便失禁、体内能量水分流失过多等原因也可引起体重下降。另外吞咽困难、食欲减退、食物摄取减少以及吸收不良等原因也是导致体重快速下降的原因。总之就是由于入不敷出引起。艾滋病的体重下降快不快,要依据艾滋病的发展阶段判断。如果是艾滋病急性期,体重下降并不快,只是表现为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四肢无力等症状;如果是艾滋病无症状期,体重下降也不是非常快,人体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改变。但是,如果艾滋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其体重下降速度会迅速加快,可以在一个月左右下降 10% 以上,并且可能会合并诸多感染性疾病,比如鹅口疮或者卡波西肉瘤等诸多疾病。

拉肚子
未被发现的艾滋患者可能无原因突然拉肚子,每天十多次,持续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

皮疹
嘴巴或皮肤上出现不明原因的隆起斑块,不痛不痒。(目前暂未有更多关于艾滋患者此症状的具体素材内容,可待后续补充)

头痛
无缘由头痛,视线模糊。(目前暂未有更多关于艾滋患者此症状的具体素材内容,可待后续补充)

如何发现未被发现的艾滋患者

1.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

加强性教育,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通过开展广泛的性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要让他们明白不安全性行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普及艾滋病的检测方法和治疗知识,消除人们的恐惧和误解。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检测手段,如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以及检测的时机和地点。同时,宣传艾滋病的治疗进展,让人们知道艾滋病不再是不治之症,只要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患者可以正常生活甚至生育。

2.关注高危人群

不洁性关系者、经常纹眉纹身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对于有不良性行为的人群,要强调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避免多个性伴侣和高危性伴侣。对于吸毒者,要加强禁毒宣传,同时提供戒毒服务和安全的注射器。对于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要确保血液来源的安全和检测的严格性。对于性工作者,要提供健康教育和检测服务,同时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

3.注意身体异常症状

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体重下降、持续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不要忽视或自行诊断,要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艾滋病检测。同时,要了解艾滋病的其他症状,如淋巴结肿大、皮疹、头痛等,提高自我警惕。如果有艾滋病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如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 HIV 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 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更要及时就医筛查艾滋病。

呼吁社会关注,共同抗击艾滋病

1、消除社会歧视创造一个友好和理解的社会环境,让艾滋病患者勇敢面对自己的健康问题。

艾滋病患者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巨大歧视,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时充满恐惧和不安。我们应该认识到,艾滋病患者也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消除无知和恐惧,倡导平等尊重的社会价值观,让每个人都以同理心对待艾滋病患者。立法层面也应保护感染者的合法权益,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行为。媒体应积极展现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生活,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让公众看到他们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创造一个友好和理解的社会环境,艾滋病患者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健康问题,积极接受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3.png

2、加强检测和治疗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率,让更多的感染者被发现。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成功率,延长感染者的生命。

(1)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率,让更多的感染者被发现。

尽早发现感染者、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实现有效病毒抑制是终结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扩大检测仍然是未来全球艾滋病防治的主要策略,也是我国防治措施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约有 16% 的感染者没有检测或不知道自身感染状况,这些未被诊断发现的感染者是目前 HIV 新发感染的最主要来源。因此,有必要加强艾滋病主动检测力度和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意识,让有高危性行为、HIV 感染者配偶、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性病或病毒性肝炎患者等人群主动寻求 HIV 检测。除了被动检测外,还应大力加强主动检测,如个人主动到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进行检测,购买传递检测服务或通过药店、网络平台购买自检试剂包进行自我检测。同时,进一步扩大检测,对重点人群制定针对性筛查检测策略,提高检测的可及性、便利性,提升检测发现效率,拓展检测方式,不断强化对新近感染的发现能力。

(2)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成功率,延长感染者的生命。

对于艾滋病患者,目前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一般治疗等方法。抗病毒治疗一般主张联合应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最大程度地抑制病毒,重建或维持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一般治疗则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此外,我国进一步扩大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范围,强调坚持自愿原则,各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减少病毒耐药产生。同时,健全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诊疗工作机制,研究形成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扩大中医药治疗覆盖面。通过这些措施,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成功率,延长感染者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22-2025 joyw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10813号-4

统计:今日: |昨日: |帖子: |会员: |最新回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